东莞之声   >   国内  >  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之四川丨火普村:彝语宣传+德古调解 把法律知识送进彝族乡亲家

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之四川丨火普村:彝语宣传+德古调解 把法律知识送进彝族乡亲家

中国网11月20日讯 (记者 彭瑶)谈起当地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村支部书记吉色次哈深有感触,“以前公路沿线车子压死了牲畜,有的村民漫天要价,现在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大家知道要按交通法规来索赔。村子里‘娃娃亲’包办婚姻的现象少了,自由恋爱的多了,外出务工人员也会注意去正规的地方打工,避免被骗。”

火普村地处高寒山区,2014年脱贫攻坚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34.8%,曾是典型的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创新帮扶措施,以西门塔尔牛、羊肚菌、乌金猪等产业发展带动,2019年底,火普村实现了全村脱贫。

美好家园离不开法治保障,而要让老百姓增强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还得从普法做起。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火普村采用以彝语为主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

火普村将彝族传统道德、习惯法优秀部分内容等与现代法律法规相结合开展宣传。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有眼不恨人、有嘴不骂人、有手不打人、有脚不踢人、有心不害人、有力不欺人……”火普村法律图书角里,摆放着彝汉双语版《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司法局局长吉子子哈介绍,昭觉县不仅把禁毒防艾、控辍保学义务教育、扫黑除恶、农民工权益保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翻译成彝语,还以彝族传统道德教育经典《玛牧特依》为基础,将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法律法规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老百姓理解接受。

吉子子哈说,昭觉县在各乡镇借助法律进乡村“六个一工程”(创建一支法治宣传队伍、培养一名家庭法律明白人、村委会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建设一个法律图书角、设置一个法律宣传栏、发放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手册)、村民夜校、“村村响”广播、彝语法治文艺汇演、彝语法治电影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语言听得懂、形式接地气、知识也有用,学习法律知识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司法局法制工作股股长毛秀梅说:“我们现在到村上宣传,都不用组织,村民们非常积极主动,自己就会围过来领宣传资料、咨询法律问题。”

火普村禁毒宣传栏。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村里有了矛盾纠纷,找“德古”(德高望重的人)来评理化解,是彝族人的民间习惯。为此,昭觉县在农村地区创立了一种“德古+法律”的调解工作模式。德古经过县司法局的培训和村委会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学习,将现代法治理念融入传统协调方式中。

火普村村支部书记吉色次哈就是火普村所在片区的德古协会会长。不久前,同乡一名受雇于成都某公司的村民,在外地高空作业时不幸坠落丧生。吉色次哈前往成都参与调解,经3天协商,为该村民家属索赔到死亡补偿金、子女抚养费等费用约200万元。

昭觉全县两千余名人民调解员中,德古共有118人。除法院已判决裁定案件、刑事案件和涉毒案件外,德古参与到基层大大小小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中,一年化解纠纷近5000件。

火普村一民居墙壁上,用彝汉双语提示民众“美好家园离不开法治保障”。中国网 彭瑶 摄

法治宣传用彝语、依法治理地方特色化措施的实施,让法治的引领规范作用在这座彝族村庄发挥出积极的效应。“近年来,火普村村民治安案件为零,无吸贩毒人员,艾滋病人员零增长,10年来无刑事案件发生,做到了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吉子子哈说。

本文标题: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之四川丨火普村:彝语宣传+德古调解 把法律知识送进彝族乡亲家 - 国内
本文地址:www.dongguanzs.com/guonei/10396.html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www.dongguanz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