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之声   >   历史  >  明代“高考”中,如何防范考官“舞弊”?

明代“高考”中,如何防范考官“舞弊”?

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明太祖下令让御史中丞、治书中丞两人担任主考官,之后一年的主考官是我们所熟悉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在当时作为国子监司业和兵部尚书。这是因为国家初初建立所以其不限于主考官的其他因素,只关注主考官的学识、才能和威望,在之后顺天府的乡试开始由翰林院和春坊官担任。

在明代嘉靖时候由无锡人吴情担任主考官,其没有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面对这件事。在其的一些暗箱操作下使得他同乡多是考中,之后事情败露,政府引以为戒。

从此,政府明确规定:两京地区的主考官不可以是本地的官员,两京地区的官员需要进行回避。我们发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得到了很好地践行,在当时全部的主考官都不是北京人。

3.在明代各个地区的乡试的考官不仅不可以在籍贯地担任还不可以在就任地担任

在明代时候各个地区的乡试主考官也需要践行一系列严格的回避制度,其不仅仅不可以担任自己出生地乡试的主考官还不可以担任后来就任地的一个主考官。我们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山东一地在百余年的二十四科考试中一共有将近五十余名的主考官,其没有一个籍贯在山东或者在山东就任过。

而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比如说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会尽可能选择距离山东近的官员前往山东进行乡试的主考官,这就使得山东的主考官们多是来自浙江、河南等地。不仅主考官需要回避其实在万历十三年之前同考官也是需要践行这样的回避规则。

二.明代为了保证考官公正在考官入院之后锁住内外门隔离考官并且考官需要立下公平的誓言

1.明代在考官进入院中之后院内外门被锁,考官不能私自出入

在明代的时候为了可以保证考官公平、公正地参与到科举的各个环节之中会对考官进一步进行隔离,当考官进入考院的时候就会命令提调官、监试官就会锁住内外门,考官就不可以随便进出了。这个时间段一般是会长达二十一天左右,而特殊情况出现的时候,比如说送考卷、物科等工作就需要提调官和监试官两人同时打开门,层层检验进入大门,一旦完成立刻下锁。

而到了之后因为参与到阅卷、收卷过程的人数较多使得政府不得已下令把内门的墙壁堆得更高,然后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开门,各个需要的东西在这个时间里面一一往里送进,按照考号分批取东西。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为了可以对考官进行隔离使其不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公平地命题和阅卷等。

2.明代考官不管是在乡试还是在会试前都需要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体盟誓

本文标题:明代“高考”中,如何防范考官“舞弊”? - 历史
本文地址:www.dongguanzs.com/lishi/10870.html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www.dongguanz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